新闻中心

bb电子多项数据稳居世界第一!非凡十年·能源发展成就报告——能源供给篇

2023-08-04 11:23:5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我国能源生产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能源输送能力显著提高,能源储备体系不断健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十年来,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2012年的35.1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21年的43.3亿吨标准煤,增长近四分之一,能源生产总量稳居世界首位。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供需关系持续向好。

  分品种看,2021年,原煤产量41.3亿吨,较2012年增加1.7亿吨。原油产量19888.1万吨,整体与2012年相当。天然气产量2075.8亿立方米,首次突破2000亿立方米,较2012年增加970亿立方米,增长近一倍。

  十年来,我国发电装机保持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累计装机容量从2012年的11.5亿千瓦增长到当前24.7亿千瓦,超过G7国家装机规模总和。新增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九年超过亿千瓦。其中,2020、2021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分别为1.91亿、1.76亿千瓦,在十年新增装机中排名居前。

  2021年我国总发电量为8.534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的30%,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到第五的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四国相加之和还多。较2012年发电量增加了约3.5万亿千瓦时。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3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十年来,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12倍左右,装机总量占全球的38%,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产业链全球领先,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光伏产业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产量。2021年,水电累计装机3.9亿千瓦,较2012年的2.5亿千瓦增长57%。

  我国统筹能源输送和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能源输送网络,打造稳定可靠的能源储运调峰体系,能源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米,建成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33条,西电东送规模接近3亿千瓦,发电装机、输电线路、西电东送规模分别比十年前增长了1.2倍、0.5倍、1.6倍。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形成,管网规模超过18万千米,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进一步巩固。十年来,能源生产以年均约2.4%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

  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持续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生产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清洁能源发电增势强劲,低碳转型加速。非化石能源增势强劲。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约为4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9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4.6%。2021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其中,水电39094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56.7%,年均增长5.1%;并网风电32871万千瓦,增长4.4倍,年均增长20.5%;并网太阳能发电30654万千瓦,增长88.9倍,年均增长64.8%。天然气、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占比持续上升。2021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达6.1%,比2012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比重上升到20.3%,提高9.1个百分点;而原煤比重为67.0%,较2012年下降9.2个百分点;原油比重为6.6%,下降1.9个百分点。

  十年来,在国家政策激励及市场环境带动下,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大规模落地,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2022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547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0%。就发电量来看,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8%,较2012年增长9.8个百分点。

  bb电子

  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随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水电、核电等开发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再提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持续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发展优质产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煤炭产业在发挥兜底保障同时,实现绿色开采利用及优化升级。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能源资源,占全国已发现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7%左右,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坚实基础。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形成了煤电为主体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电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坚实基础。

  201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9.69亿吨,此后开始下降,2016年达到低点34.11亿吨后逐步回升。2021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41.3亿吨,稳居世界第一,较好地发挥了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十年来,煤炭行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坚持煤炭“上大压小、增优汰劣”,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坚持产能置换长效机制,引导低效无效产能有序退出。深入推进煤炭行业“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在建煤矿投产达产,推动煤炭新旧产能有序接续。2016年煤炭工业去产能工作启动,煤炭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供给质量稳步提升,煤炭产业效益快速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国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以上,超额完成2016年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目标。煤矿数量由2012年的1.3万多处减少至2021年的4500处以内。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2021年,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72处、产能11.24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左右、设计产能3亿吨/年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2%左右。

  煤炭生产进入结构性改革新阶段。煤炭产能格局、供需格局及产业格局从过去的分布式向区块化演变的趋势凸显。2021年,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33亿吨,占全国的79.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从粗放式发展转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煤炭行业形势企稳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炭清洁开采和利用水平大幅提升,采煤沉陷区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国陆续颁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煤矿智能化建设纵深推进。2014年,黄陵矿业建成首个智能化开采工作面。2021年6月,《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印发,提出培育建设一批智能化煤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2021年底数据,全国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建成687个,其中采煤工作面431个,掘进工作面256个;并且已有26种煤矿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实现了应用。持续探索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推广应用。2021年煤矿区土地复垦率达57%,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截至2021年底,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煤炭企业共284家。一些煤矿实现了矿区生态环境正效益,不仅没有破坏环境,而且优化了环境。随着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煤矿生产能耗逐年降低。2021年,我国大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分别下降到10.4千克标准煤/吨、20.7千瓦时/吨。同时,煤炭开发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呈下降趋势。据测算,从2010年到2020年,平均生产1吨煤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由226.7千克下降到151.1千克,10年内下降了三分之一。

  由于煤炭主产地与消费地呈逆向分布,我国长期形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大量煤炭需经过长距离运输或多次转运。“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运输格局进行了深度调整,全国煤炭转运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通过三年集中攻坚,实现全国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11亿吨、水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5亿吨、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铁路总公司以提高煤炭外运通道能力为着力点,围绕大秦、唐呼、侯月、瓦日、宁西、兰渝六线和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六大区域为重点,深入挖掘运输潜力。2019年,浩吉铁路投产后,开行万吨重载列车,至此,我国已有大秦、唐呼、瓦日、浩吉4条万吨重载铁路通道。

  随着浩吉、瓦日等铁路建成运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主要煤运通道能力持续加强,产销地铁路集疏运网络不断完善,主要港口、物流园区多式联运有序发展,煤炭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大幅提升,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序开展,油气储备和互联互通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运,油气增储上产取得重要阶段成效。

  2021年,我国原油产量1.99亿吨,比上年增长2.4%,连续三年企稳回升,十年间连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8%,连续五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原油加工量7.04亿吨,比上年增长4.3%。海外油气资源进口多元稳定。灵活利用国际市场发挥进口补充调节作用,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加强,与重点国家能源务实合作持续深化。2021年,原油进口5.1亿吨,比上年下降5.4%;天然气进口1.2亿吨,增长19.9%;煤炭进口3.2亿吨,增长6.6%。

  2021年,全国主干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1.6万千米。储气设施开工建设全面提速,全国已建成储气能力同比增长15.8%,三年多时间实现翻番。截至2021年底,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最短钻井周期已低于30天,最深完钻井深已达7000米以上,最长水平段达3601米。海洋油气领域,“深海一号”大气田顺利投产,攻克十余项关键装备国产化难题。

  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围绕重点盆地、重点区块、重点领域,加大风险勘探力度,加强非常规油气勘探,获得了多个重要发现。2019年,中石油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生油层内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58亿吨,预测地质储量6.93亿吨,这意味着发现了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进展,在长宁—威远和太阳区块新增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7409.71亿立方米,累计探明10610.30亿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地万亿方页岩气大气区。2020年,中石化西北油田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重点探井——顺北52A井获得油气突破,日产原油150吨、天然气5.9万立方米,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是西北油田复工复产后首口取得重要油气突破的探井。“十三五”期间,中海油在渤海湾盆地潜山、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及惠州凹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多个区域不同地质类型层段取得重大勘探突破。

  2021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6亿吨,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合计超过1.6万亿立方米。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分别达36.89亿吨、63392.67亿立方米、5440.62亿立方米、3659.68亿立方米。油气地质勘查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和渤海湾等多个盆地新层系、新类型、新区勘探取得突破。

  油气管网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截至2021年末,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到18万千米,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进一步巩固。

  油气管网重大工程建设和互联互通加速,建成南气北上中通道等25项工程,新增原油输送能力1000万吨/年、天然气管输能力4000万立方米/日,南气北上、东北入关等通道油气输送能力持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改进供能质量,提高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进人民福祉。贫困地区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013年,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到2015年底全部解决最后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目标,并明确了技术路线、工作任务及措施。

  2013-2015年,国家共安排投资247.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45.5亿元,实施无电地区电网延伸和可再生能源供电工程建设。2015年底能源,青海省最后3.98万无电人口结束了没有“长明电”的历史,全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任务圆满完成。

  农村电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千方百计解决电力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bb电子、平原农村地区机井用电和贫困村通动力电专项工程,2018年以来重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和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2018年,“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涉及1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惠及2542万农村人口及1685个抵边自然村寨。2020年,我国提前完成了“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显著改善了深度贫困地区21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1900多万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用电条件。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十年来,国家下达农网改造投资超过4300亿元,先后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大电网覆盖到所有县级行政区,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

  光伏扶贫自2014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在稳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效果突出,已成为我国产业扶贫的精品工程和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对偏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全面完成光伏扶贫工程,累计建成装机2636万千瓦,惠及近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光伏扶贫工程收益稳定、见效较快,直接带动脱贫作用明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8月1日,蒙西电网首个数智化云端服务“智慧园区电力驿站”在阿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腾格里工业园区正式成立,这是阿拉善供电公司深化“一改两为”,进一步延申供电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开发区企业用电无忧的又一创新举措。经济发展,电力先行。近年来,针对工业园区各类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企业

  北极星电力网统计了华中、华南地区8个地方的发电量情况,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以及光伏的发电量情况,详情如下:(来源:北极星电力网Taryn整理)相关阅读:华北、华东10个地方2023年1-6月发电量情况1、2023年6月,江西省总发电量14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其中,火电发电量122.6亿千瓦时,

  北极星电力网统计了华北、华东地区10个地方的发电量情况,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以及光伏的发电量情况,详情如下:(来源:北极星电力网Taryn整理)相关阅读:华中、华南8个地方2023年1-6月发电量情况1、2023年6月,北京市总发电量3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其中,火电发电量36.5亿千瓦时,同

  1-6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650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211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6月份,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455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

  2023年上半年,我国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口径装机容量的51.5%,光伏发电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知库”)最新电力数据显示: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为24.7亿千瓦。分类型看:水电3.8亿千瓦、火电13.5亿千瓦、核电5676万千瓦

  今年以来,广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半年,在稳增长政策支持、文旅商业需求释放、新动能成长壮大的共同作用下,全市经济稳步恢复,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逐月向好。根据广东省地区

  供需紧平衡须协同发力应对——中电联有关负责人解读电力数据及行业热点问题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苏伟7月25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上半年电力供需形势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郝英杰向媒体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副主任蒋德斌,中电

  上半年,深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工作,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

  据人社部7月28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任命刘烈宏为国家数据局局长,他成为国家数据局成立后首任局长。公开信息显示,刘烈宏出生于1968年10月,研究生,管理学博士,党员。曾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二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

  上半年,广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政治责任,全力推进广东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性增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09.80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

  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884.6亿元,同比下降16.8%,降幅比1—5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002.0亿元,同比下降21.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872.0亿元,下降1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8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

  上半年,三峡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营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阅读:三峡集团召开2023年年中工作会

  7月25日,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酒泉市贯彻落实〈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酒泉市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并率先发展框架协议〉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支持壮大支柱产业,建设区域产业发展中心1、着力建设特大型新能源基地。依托巴丹吉林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建

  7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73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4小时。其中,水电1

  从2002年成立到2023年,华电集团又迎来了发展里程碑,第一批国家新能源大基地标志性项目投产暨电力装机突破2亿千瓦。·2002年12月29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宣告成立。·2006年,中国华电发电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2012年,以华电莱州发电公司2号机组顺利投产发电为标志,中国华电在役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7亿千瓦,同比增长10.3%。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5亿千瓦,同比增长38.4%;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7%。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430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2小时。其中,水电9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服务协调积极推进哈尔滨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哈尔滨市采取建立工作机制、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强化组织保障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推动哈尔滨市能源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市电力装机总量716万千瓦,较2015年增加42.1%,年均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坚持统筹能源发展与安全,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扎实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建立能源电力保障协调机制,以天然气保障为重点,以电力安全为关键,坚持日监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陆续发布,其中山西、内蒙古、福建等8个地方披露了2022年底各类型电源的装机数据,整理如下:1、山西省3月22日,山西省统计局发布《山西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山西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2079.5万千瓦,比上年末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17日,贵州省统计局公布《贵州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8087.2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792.72万千瓦,增长6.2%;水电装机容量2282.32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并网风电装机容量591.96万千瓦,

  本文为征稿活动:“我所亲历的中国电力工业奋斗史”发布稿件北极星的合作伙伴、中国电力事业支持者远景科技集团将为投稿人寄去精美礼品非凡十年奋力擘画宝电画卷——我们所亲历见证的宝电发展历程作者:李凌连接昨天与今天、照亮来路与征途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无数个劳动者、追梦人

  笃行十载结硕果,踔厉奋发谱新篇。在能源转型中,可再生能源挑起大梁,风电行业以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开拓进取的勇气,换来今日之成就。《风能》特邀部分开发企业和整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共同总结过去十年的发展成果,畅想未来新蓝图。王武斌:过去十年,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讲述人档案:薛建中,西安热工院副总工程师。作为全国产分散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总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全国产分散控制系统——华能睿渥DCSbb电子,并成功拓展至水电与新能源领域,为发电领域核心控制设备的自主化作出突出贡献。相关阅读: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讲述非凡十年·水电追梦人

  讲述人档案:马洪琪,中国工程院院士,华能集团澜沧江公司原高级顾问。曾任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局长,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相关阅读:西安热工院副总工薛建中讲述非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核工业发展,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核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15年,在核工业创建六十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

  走出清华园,在华能核电13年的坚守,是我对这份事业最长情的“告白”。我与华能在核电发展的高光时刻相遇,在至暗时刻相伴前行,一路走来,我与华能核电早已命运相依。历经坎坷,辗转积蓄,我们变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以平凡创非凡,共同打开华能核电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1月5日,第五届进博会“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揭开面纱,一幅新时代中国勇立开放潮头、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时代画卷跃然眼前。本届进博会,在成就展江苏展区展出了实物展品13件(套),包括“天鲲号”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用齿轮传动系统、零碳智

  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能源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

  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罗曼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务实合作成果丰硕,能源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为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bb电子

  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能源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

  bb电子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