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bb电子高考地理必背知能源知识识点:能源分类

2023-07-24 08:08: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b电子bb电子bb电子bb电子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能源分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②新能源:目前技术水平所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②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续利用。应该合理利用,保护和促进更新,最充分利用。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种分类中除沼气外的各种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热水、沼气、液化石油气、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地热能能源知识、海洋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3)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bb电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①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②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第二、人类通过改变大气的组成或改变地面的热力状况,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从而改变局部地区甚至是全球的气候。例如: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热量的收支失去平衡,导致热量平衡失调,全球变暖;人类改变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域面积等)可以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和改变地面辐射,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

  ①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②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2)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bb电子,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一陆南凸;高高低低。

  ④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2)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

  (4)注意: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②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④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①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②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①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上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①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②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①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②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③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④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⑤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

  ⑥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

  (4)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B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①.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②.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④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利。

  (1)雨带的移动: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③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④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注意: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0℃(或15℃-有分亚热带沙漠划分时)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①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③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形成。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④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重点区别: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750-100mm;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③前者月降水量超过3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3个月。

  (2)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①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o--35o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偏南风--高温多雨。

  (3)温带与亚寒带、寒带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②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④针叶林气候:最热月均温在10-20℃之间,分布在北纬50~70N,受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⑤苔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⑥冰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

  重点区别: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前者有明显雨季(2-3个月),后者没有。

  ④温海与地中海:温海最冷月>0℃,最热月<20℃,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较多。

  ⑤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亚季:降水柱状图特点相似(七月多雨),气温曲线不同。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比附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1)对流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实例:东南亚的对流雨。

  (2)地形雨:特点: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例子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我国的雨极: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背风坡典型区:大分水岭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

  (3)锋面雨: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实例:我国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

  (4)台风雨: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3)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3)》,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3)

  (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①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②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③判断潜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④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b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

  (2)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我国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西欧地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

  (2)湖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一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一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一贝加尔湖;非洲面积最大的湖一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的湖一坦噶尼喀湖;世界最低的湖一死海;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一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和咸水湖一青海湖;我国著名的火口湖一白头山天池。

  (2)不合理利用: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l998年夏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异常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大面积毁坏森林和大面积围湖造田(如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所造成的。

  ①判断南北半球(往北温度降低是北半球)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1)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2)分布(画一画洋流分布模式图):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②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③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④

  ⑤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⑥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注意:中在大陆架的原因:A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B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③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但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④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⑵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海洋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①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②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③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④储藏空间: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20世纪初开辟通往南北极的航线,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人类能够驶入任何海域

  中国濒临的海洋: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台湾东海岸直临)。

  两个内海:渤海(山东、辽东半岛环抱)和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还临北部湾。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500多个。9/10在东海、南海。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成因:海域广阔,自北而南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而浅,阳光直射海底,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舟山渔场最大。成因:处于大陆海岸的中间位置,位置适中,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铒料;有寒暖流交汇,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路。

  长芦盐场最著名,是中国最大盐场(成因: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南方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因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

  赤潮: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有自然因素作用,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海洋生态破坏破坏原因:由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的围垦、滥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

  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建设沿海防护林。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4)意义:①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②地方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经度差1=时间4分钟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④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极不动,在北半球,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仰度)=所在纬度。⑤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状(因赤道离心力较大,向两极递减)

  6、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9、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同区减,异区加)

  10.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或国际标准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1、日期分割:0:00经线)为地球上的今天或称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时经线为西经度,则新一天大于一半;若0时经线为东经度,则新一天小于一半;若0时经线经线重合,则全球处于同一日期;若0时经线,则新旧一天各占一半。

  12、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即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3)实例: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2)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6)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②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⑤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⑥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⑧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气候、地势高低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

  (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2)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18、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1)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2)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1)地球自转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2)地球倾斜着公转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1)黄赤交角存在: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2)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3)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4)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

  (5)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例如: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极昼区域内任纬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

  (8)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3.21~9.2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9.23~次年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

  ①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②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

  (3)我国气候统计和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划分: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

  (4)按气候含义划分:候平均温(即连续5天的平均温):22℃为夏季,10℃为冬季,10℃22℃为春季,22℃10℃为秋季。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③两地处同一纬线,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千米cos.(注:为纬度数)。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新加坡在赤道附近)

  (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②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②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1)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3)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区案例-德国鲁尔区:(1)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⑤广阔的市场(2)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④新技术革命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1)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发展条件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2)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3)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集中了许多相关企业和服务性机构机,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供销体系。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该工业小区集中了世界瓷砖工业生产的30%以及出口量的60%。

  (1)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3)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①区位优势: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B.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C.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D.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E.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②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③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4)注意世界著名高技术工业区: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②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③德国慕尼黑;英国苏格兰。④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1)原因: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②降低生产成本;③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3)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4)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发展迅速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⑤侨乡

  (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3)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调整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影响交通运输线)自然因素(制约性)(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①地形:A.平原: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B.山区: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②地质: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喀斯特地区--防塌陷,渗漏。③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一一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④土地:少占土地,尤其是良田;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②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客货运大增,资金充足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③资金-一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④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⑤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⑥政治:(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加强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的需要,加快脱贫步伐、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如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青藏铁路--加强、巩固国防等。

  (3)科技因素(可行性)科技是交通建设的保障,如在冻土上修铁路技术已解决等。

  (1)社会经济因素: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兼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省道、县道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通过当地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1)自然条件:①地理位置:如果是河海港要点明其河海兼备的区位优势(如果临河点明淡水资源充足);②水域条件(航行和停泊条件):港阔水深,背风避浪,无冰期;③陆域条件(即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平面布置。

  (2)社会经济条件:①经济腹地广阔;②以城市为依托;③陆上交通便捷,利于货物的集散。

  (3)解题注意: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的凹岸;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例如:湖南的株洲市沿铁路线发展,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例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即城市规模没有随时间推移而扩大)。

  更多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2) 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3)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高考地理必背知...

搜索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